9月2日至3日,中国电建集团公司2020年科技创新工作暨院士论坛会召开。会上,聂建国院士所做报告《建筑建造前沿科技》,通过工程实体图片展示,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的利与弊,令我记忆犹新。
2015年11月29日正式通车的川藏318国道咽喉工程—通麦特大桥,是西藏最大跨径斜拉桥,其主跨达256米,单塔高29.5米,中心桥面高出江面60米。该桥梁为单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,设计速度40公里/小时,桥宽12米,设计基准使用年限100年。
原本为川藏318国道上的一道风景线,聂院士却感叹现场过多焊接作业对钢结构耐久性造成的损伤,担忧焊接部位防腐采用现场涂装工艺对其寿命的影响。
聂院士的报告,点燃了我心中的熊熊烈火,心灵最深处的感触是:面对具有离散、单件特性的工程建设,不能仅靠经验与规范去指导和解决施工现场环境复杂、作业面受限、管理难等困难;作为一线施工技术岗的我们,不能成为科技时代的“着急者”与井底之蛙。
还算年轻的我们,请坚持创新引领,加强学习、开拓眼界,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与技术水平;请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单位的理论营养加强科技创新交流讨论、积极地研究与探索;请在创新驱动发展和创新引领发展下,针对工程重难点,事前集中研究策划、找出核心问题、分析问题关键、勇于创新研究、突破技术瓶颈,按质按量地为科技创新提交合格答卷,争当工程建设新时代的专业带头人。(实习编辑 冯本财)
|